2024年,财产险行业表现可圈可点。,据『慧保天下』统计,截至2月7日,共有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披露了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。如若不考虑会计准则切换所造成的影响,整体来看,这些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保险业务收入的正增长,且净利润较去年有所攀升――
保险业务收入达4415.22亿元,同比增长6.8%;若剔除申能财险(首次披露业绩),合计盈利77.21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60.35%。,可以说,财险行业正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财产险行业尽管在规模和净利润增长速度上可能不如预期,但行业效益和价值却稳步提升,已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。,然而,在市场格局加速分化、竞争日益固化的背景下,不同流派财险公司之间的发展正呈现出不同的特征,国寿财险、中华联合等10家险企揽去六成保费收入,专业农险公司实现“规模+盈利”双增长,比亚迪财险等汽车系险企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,外资险企则以普遍较低的综合成本率成为最亮眼的存在……,或许对行业而言,眼下最重要的不是为短期业绩的红火而欢呼,而是思考如何把这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走得更深更实。,上下左右滑动查看,,
,保费收入净利润齐增,74家财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0.35%,但多达38家公司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,从保费规模来看,据『慧保天下』统计,若不考虑会计准则切换所带来的影响,已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合计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415.22亿元,同比增长6.8%。,其中,有多达56家公司实现了正增长,27家险企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。具体来看,11家公司增速在10%~20%之间,11家公司增速在20%~50%之间,2家公司增速在50%~100%之间,还有2家公司实现了超过100%的增长,分别为众惠相互(224.05%)和渔业互助(768.57%)。,尽管2024年市场利率持续下行,但资本市场的意外回暖,尤其是9月下旬股市在短短4个交易日内的暴涨,显著改变了保险公司的盈利局面。如若不考虑会计准则切换所造成的影响,
2024年,75家非上市财产险公司合计净利润为52.64亿元,同比增长9.33%;剔除首次披露业绩的申能财险后,合计盈利达到77.21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60.35%。,从净利润增速来看,2024年有29家险企实现同比增长,9家公司扭亏为盈,7家亏损收窄;2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,其中8家亏损扩大,1家公司由盈转亏。,具体来看,58家险企实现盈利,合计盈利96.99亿元,而17家险企亏损,总亏损为44.35亿元。然而,尽管58家公司实现盈利,其中38家公司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,只有20家险企的净利润超过亿元。亏损最多的5家公司分别为:申能财险(亏损24.57亿元)、永诚财险(亏损5.5亿元)、亚太财险(亏损3.06亿元)、诚泰财险(亏损2.89亿元)和比亚迪财险(亏损1.69亿元)。,投资成绩是影响2024年财产险净利润集体大涨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据『慧保天下』统计,74家财险公司实现了正的综合投资收益率,75家险企的综合投资收益率算术平均值为3.9%。
其中,16家公司录得5%及以上的投资收益率,鑫安汽车以8.70%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排名第一,紧随其后的是汇友互助(6.64%)和紫金财险(6.33%),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。与此同时,40家险企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介于3%至5%之间,另有19家险企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低于3%。,然而,在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增长的背后,险企依然面临承保端的压力。数据显示,2024年,去除综合成本率为负值的中远海运及未披露综合成本率的劳合社,73家财险公司的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09.25%,综合成本率的中位数为102.80%,较2023年的103.39%有所下降,减少了0.59个百分点。
不过,仍有54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%。,尽管如此,在资产端的积极推动下,2024年大部分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得到了改善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,75家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的财险公司中,
仅有4家险企偿付能力未达标,分别是华安财险、珠峰财险、安华农险和前海联合财险,这些公司均为C类风险综合评级。,七大流派业绩分化,专业农险公司“规模+盈利”双增长,比亚迪财险等汽车系险企增收不增利,相较于集中度逐步下滑的人身险市场,竞争同样激烈的财产险市场却一直被视为“马太效应”的代名词,强者愈强、阶层固化成了其最鲜明的特征。与此同时,股东背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,也塑造了财险公司千差万别的发展轨迹,最终反映在业绩成绩单上。,接下来,『慧保天下』将基于规模、股东背景等维度,将非上市财险公司划分为七大类别,并浅析不同类型险企在2024年的差异化表现及其原因:,1、中大型财险公司:揽去六成保险业务收入,国寿财险、中华联合财险断崖式领先,2024年,财险市场依旧呈现显著的行业分化。在保险业务收入前十名的中大型财险公司中,国寿财险以1111.83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独占鳌头;紧随其后的是中华联合财险、华安财险、泰康在线、紫金财险、英大财险、国任财险、华泰财险、永安财险,这8家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;大家财险位列第十,保险业务收入为94.33亿元;大家财险以94.33亿元位列第十。
上述十家险企共揽下约六成的市场保费收入。,在净利润方面,能够突破10亿元的公司仅有国寿财险,盈利达到19.02亿元。其次是中华联合财险和英大财险,分别实现了9.44亿元和8.78亿元的盈利,其余险企的盈利均未达到5亿元。然而,尽管保费收入排名靠前,部分公司仍出现了承保亏损。在这前十名公司中,有7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%。,,2、外资险企:承保盈利能力较强,仅一家险企呈亏损状态,外资财险公司虽然规模上无法与大公司匹敌,但凭借外资股东的丰富经验,在精细化和差异化业务路线上的表现相对突出,承保盈利能力普遍较强。,2024年,16家外资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.99%,净利润同比增长6.68%。
其中,华泰财险保费规模破百亿元,且仅有安盛天平一家外资险企出现亏损。此外,半数外资险企的综合成本率低于100%,其中美亚财险、苏黎世、日本财险和东京海上四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更是低于90%,分别为86.99%、80.34%、79.1%和40.41%。,,3、能源系和自保类财险公司:风险综合评级普高,但净利润狂跌47.41%,作为典型的“背靠大树好乘凉”代表,能源系和自保类财险公司堪称“富二代”险企,依托股东的庞大布局和强烈的保险需求,一向经营情况稳健,风险评级普遍较高。据『慧保天下』统计,2024年,8家能源系和自保类财险公司中,6家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达到A及以上,只有中铁自保和中远海运自保的评级为BB。,这些公司凭借母公司的支持,业务来源相对稳定,且在经营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,整体承保盈利能力较强。数据显示,
5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低于100%,其中,中铁自保的综合成本率为84.94%,中石油专属的综合成本率更是仅为76.51%;鼎和财险和英大财险等电网系险企也展现出较强的承保盈利势头,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.39%和94.32%。然而,中远海运自保的综合成本率为唯一的负值――-31.87%,这或是准备金在2023年大量释放造成的。,从利润来看,英大泰和财险、鼎和财险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8.78亿元、7.00亿元,在非上市财险公司排名第三,第四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,8家能源系和自保类财险公司净利润仅为16.44亿元,同比下降了47.41%。,,4、专业农险公司:“规模+盈利”双增长,综合成本率均在100%以下,除了安信农险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外,2024年,以国元农险、安华农险、中原农险和阳光农险为代表的4家专业农险公司成了财险行业中“小而美”的典范――
它们不仅实现了中等规模的保费收入,而且全部盈利,其中3家公司的保费收入超过50亿元。更为亮眼的是,所有4家专业农险公司都保持了综合成本率低于100%的表现。,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专业农险公司面临的隐忧也在逐渐浮现。近年来,地方财政吃紧的影响开始显现,因为大量政保类保险业务,尤其是农业保险,都有赖财政补贴或者财政付费,财政一旦吃紧,这一类保险业务势必会受到负面影响,直接结果就是“应收保费”攀升,进而加剧险企现金流压力。(详见《保险业千亿级隐痛:五大财险公司应收保费占比均超10%,农险业务正沦为“负现金流”》一文),,5、车企系险企:增收不增利,比亚迪财险综合成本高达308.81%,国内市场现有广汽设立的众诚保险、一汽设立的鑫安汽车、吉利投资入股的合众财险以及比亚迪财险四家车企系保险公司。根据2024年的数据,除了鑫安汽车的车险业务保费增速大幅下降,同比下降30.07%,其他公司表现较为亮眼――比亚迪财险的保费规模突破13亿元,合众财险则同比增长32.17%(众诚财险暂未披露)。,然而,车企系险企的主要问题在于“增收不增利”。尽管保费收入有所增长,三家公司却面临较为惨淡的净利润表现。具体来看,比亚迪财险、鑫安汽车和合众财险分别实现了净利润-1.69亿元、0.01亿元和-0.45亿元。与此同时,这些公司面临的成本压力也不容忽视,综合成本率普遍较高,其中比亚迪财险的综合成本率高达308.81%,在非上市财险公司中位居首位;鑫安汽车和合众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11.45%和114.64%。,
,6、互联网财险公司:保费规模保持高速增长,泰康在线跃进“百亿俱乐部”,互联网财险公司既涵盖了既有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,如泰康在线,也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财险公司,例如蚂蚁金服的国泰财险、京东参股的京东安联财险、腾讯参股的三星财险、滴滴和联想参股的现代财险。这些公司各具特色,部分依托股东资源,部分则在互联网保险或新能源网约车等新兴领域发力,通过差异化发展与大公司实现“错位竞争”。,2024年,以上四家公司在保费收入上依然保持高速增长。
三星财险的同比增速达到93.47%,现代财险也有34.46%的增幅。其中,泰康在线成功跃入“百亿俱乐部”,其保费规模在非上市财险公司中位居第四。然而,尽管保费规模迅猛增长,四家险企的净利润表现平平,唯有京东安联实现了净利润增长。,,7、其他:发展多元化、专业化业务,向“小而美”迈进,在市场加速分化且相对固化的格局下,对于财产险行业而言,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比追求单纯的规模效应更为重要。在未被分类归纳的财险公司中,部分险企通过强大的股东支撑或发展多元化、专业化业务,正逐步向“小而美”迈进。,例如,中银保险凭借股东中国银行雄厚的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支持,业绩表现长期稳健。2024年,其无论是保费规模还是净利润,都实现了稳步增长。除此之外,
中银保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6.69%,风险综合评价更是达到AAA。再如,专注于工程机械综合保险业务的久隆财险,尽管保费规模相对较小,但2024年也实现了79.31%的保费增长。,,< END >,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慧保天下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,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,保费收入净利润齐增,74家财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0.35%,但多达38家公司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,然而,在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增长的背后,险企依然面临承保端的压力。数据显示,2024年,去除综合成本率为负值的中远海运及未披露综合成本率的劳合社,73家财险公司的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09.25%,综合成本率的中位数为102.80%,较2023年的103.39%有所下降,减少了0.59个百分点。
不过,仍有54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%。
